最新消息
阿里山地區幅員遼闊,一名7旬鄒族奶奶獨居又難自行料理三餐,吃一碗麵需走約2小時,或仰賴兒子送便當,生活不易,天主教中華聖母社會福利基金會募款籌建阿里山老人食堂,預計下半年啟用,讓長輩可在食堂共聚,享用熱騰騰餐食。
疫情使弱勢處境更形艱難,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發起「疫情送暖 用愛陪伴」公益行動,攜手一粒麥子基金會、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、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3間公益團體,透過實體、數位捐款支持疫情期間購買愛心生活物資箱,幫助弱勢家庭維持生活基本需求。此外也提供超商打氣咖啡,慰勞與3個團體於疫情期間併肩合作的社工、居服員、復康巴士駕駛等前線防疫人員。
國際崇她嘉義社愛心滿滿發揮社團力量回饋社會,捐贈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復康巴士1輛,將協助接送失智長輩,希望藉此拋磚引玉,鼓勵社會大眾支持失智症照顧家園籌建計畫。
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,而以縣市來看,嘉義縣為全台人口老化最嚴重的,老化指數高達226.15%,簡單來說,65歲以上人口是14歲以下人口的2.26倍,且因人口外移嚴重,所以獨老或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多。眾所皆知,資源分配難免有城鄉差距,以長照來說,在偏鄉更是可以明顯感受到。成立逾20年的地方社福機構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,至今深耕嘉義,深知長輩們的需求和生活困境,他們陸續成立日照中心、老人食堂、失智團體家屋和全台首創的到宅沐浴車,甚至克服遙遠路途前進阿里山部落服務。
下山一趟、往返家裡到市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,很難想像現年60歲的阿燦伯,長年獨居在破舊的祖厝,一年出門最多3次,因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的他,出門相當不便也很辛苦。住在嘉義梅山山區裡的阿燦伯,居住環境相當簡陋、不便,一年四季都洗冷水澡,沒有廁所就只能拖著病軀向鄰居借,這期間他還一度病倒險沒命,多虧社工發現及時送醫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
前一晚還和自己聊天的妻子,翌日再也叫不起來,送醫救治後,命雖保住了,但就此癱在床上,一躺就是逾10年。但深情的阿進阿公,自太太倒下以來,他不離不棄,即便親友怎麼勸他把妻子送去安養中心等,他都不動搖,堅定的說,「我還有辦法的時候,我絕對不放,我還行的時候,我絕對不放!」一路走來很多辛酸,從有眼淚哭到沒眼淚,但阿進阿公深信,會有好起來的那天。
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結合吉富慈善基金會舉辦偏鄉課輔班,時尚美妝教父Kevin老師義務指導嘉義地區13位高年級學子美感及設計創意,今天中午在嘉義市舉辦「美感孵育計畫」成果發表會,學子展現半年來的努力成果,走上伸展台秀出自己創作的T恤和手機殼作品,展現自信。
中華聖母基金會3輛到宅沐浴車屆滿8年年限,年初發布募款要汰換,每輛造價160萬多元,迅速獲響應,福添福基金會捐1輛「福添福號」已交車,台北台大明明補習班得知消息後,也慨捐1輛,補習班執行長李俊德說,為紀念已逝父親取名「榕生號」,今正式上路。
名主持人楊月娥上午南下偏鄉嘉義縣東石鄉龍港村,參與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「暖個好冬」歲末關懷活動,與基金會副執行長溫媖媖及社工,一起為阿嬤煮年菜,為剛手術出院80歲「阿春」阿嬤煮鱸魚湯,幫阿嬤大掃除,過好年,阿嬤笑開心直說「多謝!」場面溫馨感人!
嘉義縣東石鄉80歲「阿春阿嬤」,與12歲曾孫女相依為命,靠中低收補助和微薄積蓄過日,阿嬤因罹癌、腎臟長腫瘤住院,日前出院,服務、關懷阿嬤10年的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今天邀請主持人楊月娥,一同為阿嬤準備五菜一湯佳餚年菜,阿嬤吃到熱菜熱湯,開心的笑著,「謝謝你們,希望大家都平安」。